新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发端于旧的民族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建国初期,私营工商业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点到面,从弱到强,异军突起,快速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梦见包被偷特别是以来的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萌芽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1991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非公有制经济开始恢复性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也随之起步,主要分布在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企业与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中。这一阶段,各地开始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行初步探索,但受、政策指导和党建理论研究滞后等影响,党建工作整体上进展缓慢。 (二)扩大探索阶段(1992—1997年)。南方谈话后,非公有制经济长足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也积极推进,各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数量迅速增加,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开始由地区性零散的自发实践,转向统一指导下的整体推进,出现了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趋势。 (三)规范提高阶段(1998—2002年)。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的五年,也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扎实推进的五年。到2002年底,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共有21.26万名,党组织数量比1997年底增加了2.9倍。党组织活动和发挥作用的方式不断创新,党组织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责任务作了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从注重组织覆盖向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并重转变;从注重抓党组织组建向注重发挥党组织作用转变;从一般性要求逐步向规范化制转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