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发资产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招贤纳士 > 正文

三维建筑模型助推项目施工生产

作者:大海 来源: 日期:2019-4-4 4:56:40 人气: 标签:

  随着建筑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越来越被建筑人员广泛认可,BIM是一种性技术,它可以对建筑进行系统分析、模拟施工作业、统计、计算等工作,从而达到降本增效、提高施工效率。然而,住宅产业化是新兴的产业,应依靠这种先进的BIM技术,从而提升住宅建筑的生产水平、提高住宅品质、降低成本、节能环保。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有很多点是贯通的。BIM技术把项目主要参建方在设计阶段结合在一起,着眼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利用BIM技术进行虚拟模拟,建造、及管理,从而让管理变得轻松和精细化。在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浭阳锦园装配式住宅小区工程的施工中,便能看出BIM技术是如何助推项目施工生产的。

  浭阳锦园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69913平方米,建设周期18个月,由7栋高层组成,是省装配式住宅重点项目,也是市首个装配式住宅小区筑,采用二十二冶研发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和装配式钢结构-混凝土结构体系,打造代表中国房地产发展方向的新型产品。

  虚拟模型的好处在于可在实际建造之前对工程项目潜在问题进行预测,包括施工方那个发、施工方案的优化。三维动画渲染和漫游让业主在进行销售或有关于建筑宣传展示的时候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

  当一栋住宅楼在2D下进行建筑设计,每一张图纸都是一个单独的“迷你项目”,先从平面开始绘制,然后画立面、剖面,再按照项目进展更改所有的图纸。永无休止地修改,占用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相比较而言,BIM技术则改变了这种毫无效率的工作方式。在虚拟建筑中做设计,设计过程的核心是模型而不是图纸,所有的图纸都直接从模型中生成。每一个视图都可以从不同角度中表现出来,无论是工程技术人员还是设计人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任何时候生成任意视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3D视图甚至大样图,以及材料统计、面积计算、造价计算等等都从建筑模型中自动生成。预制装配式的设计、生产、施工都必须做到精细化,如果在设计或生产过程中钢筋的出现允许范围之外的偏差,那么就会产生施工时构件对接不上的情况。因此,对BIM模型构件中钢筋进行碰撞检查显得格外重要。利用BIM软件对梁柱节点进行碰撞检查后,对发生偏差的钢筋进行移动、修改,得到无碰撞的、能够有效连接的梁柱节点。之后,将已经完成的Revit结构模型以及场地模型导入到Navisworks软件中,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对项目进行动态的施工仿真模拟,在虚拟模型中未建先试,将各构件的进场时间顺序、吊装顺序等输入到Navisworks中进行施工模拟,对标准层吊装的每一个步骤进行精细化模拟仿真,查找项目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动态,从而提前规划起重机及径,并优化构件吊装计划,使吊装过程更加有序、科学,最终生成施工指导视频让施工人员提前掌握施工细节,更加直观地了解施工工序。在模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查看任何时间段的施工状态,并且可以发现施工组织过程中的纰漏,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避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时间安排的不合理而致使各工种、各专业、各工序配合上出现矛盾,从而导致怠工、窝工现象,影响项目工期。通过对本项目的可视化施工模拟,优化了施工工序,了各施工阶段的顺利进行。

  利用BIM技术能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将生产过程中的上下阶段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实现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化。借助BIM技术三维模型的参数化设计,使得图纸生成修改的效率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克服了传统拆分设计中的图纸量大,修改困难的难题,钢筋的参数化设计提高了钢筋设计精确性,加大了可施工性。加上时间进度的4D模拟,进行虚拟化施工,提高了现场施工管理的水平,降低了施工工期,减少了图纸变更和施工现场的返工,从而达到“四节一环保”的最终效果。

  BIM技术的使用为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提供了有效帮助,使得装配式工程精细化这一特点更为容易实现,进而推动现代建筑产业化的发展,促进郑伊健和梁咏琪建筑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Copyright @ 上海浦发资产 沪ICP备12033658号-1